网上嫖来的提肛方法和作用,姑且看看吧
cj010 发表于 2022-1-12 14:19
提肛运动是指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,然后放松,一提一松就是提肛运动。站、坐、行均可进行,每次做提肛运动50次左右,持续5-10分钟即可。提肛运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预防痔疮等肛周疾病。
在下列时间坚持提肛疗效会更佳。晚睡前或起床前,躺在床上提肛56次,大小便后紧接着提肛16次;干重体力活时也要注意提肛;性生活后亦应提肛16次。提肛时必须要用力,提肛之后最好马上排便。
中文名 提肛运动 别 名撮谷道
撮谷道:即提肛运动,像忍大便一样,将肛门向上提,然后放松,接着再往上提,一提一松,反复进行。
1.平躺、双膝弯曲。
2.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。
3.紧闭尿道、阴道及肛门(它们同时受到骨盆底肌肉撑),此感觉如尿急,但是无法到厕所去需须闭尿的动作。
4.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五秒钟,然后慢慢的放松,五到十秒后,重复再收缩。运动的过程中照常呼吸,保持身体其它部份的放松。用手触摸腹部,如果腹部有紧缩的现象,表示运动错误。
5.提肛运动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,需要的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,提肛运动的目的是锻炼和强化支撑膀胱、大肠的肌肉、伸张和收缩防止肛门失禁。正确和定期的锻炼能达到防治肛肠疾病、停止漏尿的效果。这项运动对促进性生活也有一定的帮助。
屈髋提肛运动的效果更好,方法是:
仰卧床上,两腿交叉上提屈曲髋部(使大腿尽量于腹部贴近),连做20-30次。屈髋时呼气,放松肛门,每天早晚各一次。
有如对前列腺进行按摩,可促进会阴部的静脉血液回流,使前列腺充血减轻、炎症消退。
提肛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,以及促进肛门手术后患者伤口和肛门功能恢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,在做提肛运动过程中,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“泵”的作用,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,缓解肛门括约肌,增强其收缩能力。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,使裂口难以愈合。相反,如果肛门括约肌过于松弛,对痔核和直肠黏膜的支持力不够,就会导致痔核脱出和脱肛。肛门疾病术后的人,因肛门括约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,此时有效的肛门功能锻炼,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,减少痔静脉的淤血扩张,增强肛门直肠局部的抗病力,促进伤口愈合,以避免和减少肛门疾病的复发。
锻炼方法
肛门运动包括肛门会阴部活动及以提肛为主配合躯干和肢体活动。具体方法介绍如下:
1、括约肌收缩法:采取坐位,有意识地收缩尿道、阴道、直肠括约肌,然后放松。如此反复50 -100 次,每日2 ~ 3 遍。
2、排尿止尿法:在排尿过程中,有意识地收缩会阴部,中止排尿,然后放松会阴部肌肉,继续排尿。如此反复,直至将尿排空,每日2-3 次。
3、床上训练法:仰卧床上,以头部和两足跟作为支点,抬高臀部,同时收缩会阴部肌肉,然后放下臀部,放松会阴部肌肉。如此反复20次,每日早晚各1遍。此运动可以增强腰、腹、臀、腿及盆腔肌肉,提高这些部位的肌肉及会阴部括约肌的功能。
4、放松呼吸:采取仰卧位,全身尽量放松,双手重叠于小腹,做腹式深呼吸,吸气时,腹部鼓起,呼气时,腹部凹陷。如此反复10 -20 次,每日2 ~ 3 遍。
5、夹腿提肛:仰卧,双腿交叉,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,肛门逐渐用力上提,持续5秒钟左右,还原,可逐渐延长提肛的时间。重复10- 20 次,每日2-3 遍。
6、深呼吸与提肚配合进行。
7、仰卧屈腿挺身:仰卧屈膝,两足跟尽量靠近臀部,两臂平放体侧,以脚掌和肩部作支点,骨盆抬高,同时收缩肛门,持续 5 秒钟左右,还原。重复5-10 次,每日2 -3 遍。
8、坐立提肛:先坐在床边,双足交叉,然后双手叉腰并起立,同时肛门收缩上提,持续5 秒钟,再放松坐下。重复10-15 次,每日2-3 遍。
9、踞足收肛:采取站立位,双手叉腰,两脚交叉,踞起足尖,同时肛门上提,持续5秒钟,还原。重复10 -15 次,每日2~3 遍。
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,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,选择做1-2 种或2 -3 种即可,不必都做,关键是要持之以恒,坚持下去,一定会收到预防痔的效果。
此外,还有一般的全身运动及肛门局部物理疗法,也能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。全身运动如跑步或游泳,促使呼吸加快,吸气时肛门上升,呼气时肛门下降,一升一降必然带动肛门肌肉运动。利用一些物理疗法,如冷水、热水坐浴,通过冷或热的刺激,促使肛门直肠部肌肉收缩,可达到肛门运动的目的;如再加上坐浴时在肛周及骼尾下方长强穴做按摩,更能加强肛门括约肌的运动。
功效编辑 语音
提肛运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,预防肛门松弛,对防治期痔疮和脱肛颇见功效。方法(坐、卧、站立均可):
吸气时,肛门用力内吸上提,紧缩肛门,呼气时放松。每次肛门放松、紧缩30次,早晚各一次。若能采取胸膝卧位(双膝跪姿,胸部贴床,抬高臀部)做好提肛运动;则效果更好。
其他功效
提肛强会阴治痔疮增“性”趣
早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“养生十六宜”中,提倡人们“谷道宜常撮”,又称“气宜常提”。这里的“谷道”实际上是指肛门。中医学讲,中气宜升提,便是这个道理。
具体的动作是,吸气时收腹、迅速收缩并升提肛门及会阴,停顿2—3秒,再缓慢放松呼气,反复10—15次。经常提肛门有助于升提阳气、通经活络、温煦五脏而益寿延年,并能防治脱肛、痔疮、阳痿、早泄、遗尿、尿频等疾病。
经常提肛可约束尿道,缓解尿失禁。尿失禁是很多成年妇女的烦恼,经常做提肛动作,可以增强骨盆底肌肉群的张力,加强尿道的阻抗力,减少膀胱肌肉的过动反应,使约束小便的机能得到恢复和加强。
经常提肛可以活血祛淤,消除痔疮。痔疮是因肛门静脉曲张、血液回流不畅所引起。提气缩肛时,对肛周静脉产生一个排挤作用,能使局部静脉回流畅通。尤其选择在呼气时收缩肛门,利用腹内压较低的压力,更有利肛门静脉血液的回流。
经常提肛可保护前列腺。男性中老年人的排尿障碍约有半数与前列腺肥大有关。提肛动作可使骨盆底的提肛肌、耻骨尾骨肌、尿道括约肌等肌肉,以及神经、血管,各器官组织之循环代谢活跃起来,达到缓解前列腺肿大及炎症的作用,对改善排尿困难具有良效。
经常提肛能强壮会阴,提高“性”趣。中年妇女,尤其是经阴道生产的多产妇,胎头压迫可导致骨盆底和阴道肌肉松弛,产伤时阴道扩张或韧带裂伤会加重上述现象。经常提肛可以使整个骨盆底肌肉群变得坚韧,有利于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,增强性感受能力,进而可提高夫妻性生活的质量,促进家庭和谐。
小儿脱肛防治编辑 语音
——适当做些提肛运动
小儿脱肛即直肠脱垂,是指肛管直肠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。现代医学认为,小儿脱肛与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有关。其发病高峰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。此时,小儿盆腔支持组织发育不全,不能对直肠承担支持作用,另外,婴儿期脊髓发育较慢,所以较易发生直肠脱垂。
手术影响编辑 语音
提肛是一种既简便、又实用的肛门功能锻炼方法,具有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的双重作用,国内外都很提倡该方法。其基本的方法可采用站、坐、卧等多种姿态进行,使用意念及内功,将肛门上提至脐中,做肛门上收的动作,自然呼吸或吸气时提肛缩腹,呼气时将肛门放下。此法不受时间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,一提一收为1次,每遍20~30次,每日2~3遍。
肛门的收缩与扩张是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,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,由内外括约肌、肛提肌等协调共同完成。健康者其肛门收缩有力,扩张有度,既可使较粗而干燥的粪便排出,又可使肛门紧闭,不致使稀薄的大便外溢。肛门病手术以后,由于肛门皮肤、括约肌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,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肛门下坠感,甚至不能控制稀便及排气等情况。
另外,手术后由于疼痛、肛门紧闭收缩、括约肌痉挛、创面的引流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,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创面的修复。如果手术后以及及时加强提肛锻炼,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避免和预防组织水肿;减少痔静脉的淤血和扩张,预防痔疮的复发;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,减少不完全性肛门失禁;促进创面的引流,避免死腔的积液。
临床上主张早期进行肛门功能锻炼,一般可在术后第三天起开始进行,逐渐增加锻炼的幅度,延长锻炼的时间。即使痊愈以后,也主张每天坚持进行锻炼,这样便可避免和减少肛门直肠疾病的复发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肛运动是指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,然后放松,一提一松就是提肛运动。站、坐、行均可进行,每次做提肛运动50次左右,持续5-10分钟即可。提肛运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预防痔疮等肛周疾病。
在下列时间坚持提肛疗效会更佳。晚睡前或起床前,躺在床上提肛56次,大小便后紧接着提肛16次;干重体力活时也要注意提肛;性生活后亦应提肛16次。提肛时必须要用力,提肛之后最好马上排便。
中文名 提肛运动 别 名撮谷道
目录
1 方法
2 功效
3 小儿脱肛防治
4 手术影响
方法编辑 语音
撮谷道:即提肛运动,像忍大便一样,将肛门向上提,然后放松,接着再往上提,一提一松,反复进行。
1.平躺、双膝弯曲。
2.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。
3.紧闭尿道、阴道及肛门(它们同时受到骨盆底肌肉撑),此感觉如尿急,但是无法到厕所去需须闭尿的动作。
4.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五秒钟,然后慢慢的放松,五到十秒后,重复再收缩。运动的过程中照常呼吸,保持身体其它部份的放松。用手触摸腹部,如果腹部有紧缩的现象,表示运动错误。
5.提肛运动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,需要的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,提肛运动的目的是锻炼和强化支撑膀胱、大肠的肌肉、伸张和收缩防止肛门失禁。正确和定期的锻炼能达到防治肛肠疾病、停止漏尿的效果。这项运动对促进性生活也有一定的帮助。
屈髋提肛运动的效果更好,方法是:
仰卧床上,两腿交叉上提屈曲髋部(使大腿尽量于腹部贴近),连做20-30次。屈髋时呼气,放松肛门,每天早晚各一次。
有如对前列腺进行按摩,可促进会阴部的静脉血液回流,使前列腺充血减轻、炎症消退。
提肛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,以及促进肛门手术后患者伤口和肛门功能恢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,在做提肛运动过程中,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“泵”的作用,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,缓解肛门括约肌,增强其收缩能力。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,使裂口难以愈合。相反,如果肛门括约肌过于松弛,对痔核和直肠黏膜的支持力不够,就会导致痔核脱出和脱肛。肛门疾病术后的人,因肛门括约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,此时有效的肛门功能锻炼,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,减少痔静脉的淤血扩张,增强肛门直肠局部的抗病力,促进伤口愈合,以避免和减少肛门疾病的复发。
锻炼方法
肛门运动包括肛门会阴部活动及以提肛为主配合躯干和肢体活动。具体方法介绍如下:
1、括约肌收缩法:采取坐位,有意识地收缩尿道、阴道、直肠括约肌,然后放松。如此反复50 -100 次,每日2 ~ 3 遍。
2、排尿止尿法:在排尿过程中,有意识地收缩会阴部,中止排尿,然后放松会阴部肌肉,继续排尿。如此反复,直至将尿排空,每日2-3 次。
3、床上训练法:仰卧床上,以头部和两足跟作为支点,抬高臀部,同时收缩会阴部肌肉,然后放下臀部,放松会阴部肌肉。如此反复20次,每日早晚各1遍。此运动可以增强腰、腹、臀、腿及盆腔肌肉,提高这些部位的肌肉及会阴部括约肌的功能。
4、放松呼吸:采取仰卧位,全身尽量放松,双手重叠于小腹,做腹式深呼吸,吸气时,腹部鼓起,呼气时,腹部凹陷。如此反复10 -20 次,每日2 ~ 3 遍。
5、夹腿提肛:仰卧,双腿交叉,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,肛门逐渐用力上提,持续5秒钟左右,还原,可逐渐延长提肛的时间。重复10- 20 次,每日2-3 遍。
6、深呼吸与提肚配合进行。
7、仰卧屈腿挺身:仰卧屈膝,两足跟尽量靠近臀部,两臂平放体侧,以脚掌和肩部作支点,骨盆抬高,同时收缩肛门,持续 5 秒钟左右,还原。重复5-10 次,每日2 -3 遍。
8、坐立提肛:先坐在床边,双足交叉,然后双手叉腰并起立,同时肛门收缩上提,持续5 秒钟,再放松坐下。重复10-15 次,每日2-3 遍。
9、踞足收肛:采取站立位,双手叉腰,两脚交叉,踞起足尖,同时肛门上提,持续5秒钟,还原。重复10 -15 次,每日2~3 遍。
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,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,选择做1-2 种或2 -3 种即可,不必都做,关键是要持之以恒,坚持下去,一定会收到预防痔的效果。
此外,还有一般的全身运动及肛门局部物理疗法,也能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。全身运动如跑步或游泳,促使呼吸加快,吸气时肛门上升,呼气时肛门下降,一升一降必然带动肛门肌肉运动。利用一些物理疗法,如冷水、热水坐浴,通过冷或热的刺激,促使肛门直肠部肌肉收缩,可达到肛门运动的目的;如再加上坐浴时在肛周及骼尾下方长强穴做按摩,更能加强肛门括约肌的运动。
功效编辑 语音
提肛运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,预防肛门松弛,对防治期痔疮和脱肛颇见功效。方法(坐、卧、站立均可):
吸气时,肛门用力内吸上提,紧缩肛门,呼气时放松。每次肛门放松、紧缩30次,早晚各一次。若能采取胸膝卧位(双膝跪姿,胸部贴床,抬高臀部)做好提肛运动;则效果更好。
其他功效
提肛强会阴治痔疮增“性”趣
早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“养生十六宜”中,提倡人们“谷道宜常撮”,又称“气宜常提”。这里的“谷道”实际上是指肛门。中医学讲,中气宜升提,便是这个道理。
具体的动作是,吸气时收腹、迅速收缩并升提肛门及会阴,停顿2—3秒,再缓慢放松呼气,反复10—15次。经常提肛门有助于升提阳气、通经活络、温煦五脏而益寿延年,并能防治脱肛、痔疮、阳痿、早泄、遗尿、尿频等疾病。
经常提肛可约束尿道,缓解尿失禁。尿失禁是很多成年妇女的烦恼,经常做提肛动作,可以增强骨盆底肌肉群的张力,加强尿道的阻抗力,减少膀胱肌肉的过动反应,使约束小便的机能得到恢复和加强。
经常提肛可以活血祛淤,消除痔疮。痔疮是因肛门静脉曲张、血液回流不畅所引起。提气缩肛时,对肛周静脉产生一个排挤作用,能使局部静脉回流畅通。尤其选择在呼气时收缩肛门,利用腹内压较低的压力,更有利肛门静脉血液的回流。
经常提肛可保护前列腺。男性中老年人的排尿障碍约有半数与前列腺肥大有关。提肛动作可使骨盆底的提肛肌、耻骨尾骨肌、尿道括约肌等肌肉,以及神经、血管,各器官组织之循环代谢活跃起来,达到缓解前列腺肿大及炎症的作用,对改善排尿困难具有良效。
经常提肛能强壮会阴,提高“性”趣。中年妇女,尤其是经阴道生产的多产妇,胎头压迫可导致骨盆底和阴道肌肉松弛,产伤时阴道扩张或韧带裂伤会加重上述现象。经常提肛可以使整个骨盆底肌肉群变得坚韧,有利于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,增强性感受能力,进而可提高夫妻性生活的质量,促进家庭和谐。
小儿脱肛防治编辑 语音
——适当做些提肛运动
小儿脱肛即直肠脱垂,是指肛管直肠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。现代医学认为,小儿脱肛与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有关。其发病高峰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。此时,小儿盆腔支持组织发育不全,不能对直肠承担支持作用,另外,婴儿期脊髓发育较慢,所以较易发生直肠脱垂。
手术影响编辑 语音
提肛是一种既简便、又实用的肛门功能锻炼方法,具有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的双重作用,国内外都很提倡该方法。其基本的方法可采用站、坐、卧等多种姿态进行,使用意念及内功,将肛门上提至脐中,做肛门上收的动作,自然呼吸或吸气时提肛缩腹,呼气时将肛门放下。此法不受时间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,一提一收为1次,每遍20~30次,每日2~3遍。
肛门的收缩与扩张是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,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,由内外括约肌、肛提肌等协调共同完成。健康者其肛门收缩有力,扩张有度,既可使较粗而干燥的粪便排出,又可使肛门紧闭,不致使稀薄的大便外溢。肛门病手术以后,由于肛门皮肤、括约肌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,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肛门下坠感,甚至不能控制稀便及排气等情况。
另外,手术后由于疼痛、肛门紧闭收缩、括约肌痉挛、创面的引流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,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创面的修复。如果手术后以及及时加强提肛锻炼,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避免和预防组织水肿;减少痔静脉的淤血和扩张,预防痔疮的复发;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,减少不完全性肛门失禁;促进创面的引流,避免死腔的积液。
临床上主张早期进行肛门功能锻炼,一般可在术后第三天起开始进行,逐渐增加锻炼的幅度,延长锻炼的时间。即使痊愈以后,也主张每天坚持进行锻炼,这样便可避免和减少肛门直肠疾病的复发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