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体破裂是什么

亦可诉 发表于 2025-4-29 22:08

第 1 页

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,多发生在育龄期女性(20-40岁),尤其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段(黄体期,即排卵后至月经来潮前)。以下是关于黄体破裂的详细解析:

一、什么是黄体?

• 形成:排卵后,卵泡塌陷形成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结构,称为“黄体”,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,为受精卵着床和维持妊娠做准备。

• 周期变化:若未怀孕,黄体在排卵后9-10天开始退化,逐渐形成白体,随后月经来潮;若怀孕,黄体会继续发育为妊娠黄体,直至孕3个月后胎盘接替其功能。

二、黄体破裂的原因

1. 黄体自身因素(主因)

◦ 黄体发育过程中,内部血管增生、出血,导致黄体囊肿形成。若囊肿内压力过高,可能自发破裂(尤其黄体直径>3cm时)。

2. 外力或机械刺激

◦ 腹部撞击:剧烈运动、用力咳嗽、便秘时用力排便等。

◦ 性生活:男方动作过猛,冲击导致黄体受压破裂(约30%病例与性生活相关)。

◦ 妇科检查:双合诊时手法过重(罕见)。

3. 其他

◦ 凝血功能异常、盆腔炎症等可能增加破裂风险。

三、主要症状(突发腹痛为典型表现)

1. 腹痛

◦ 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20-28天(黄体期),表现为一侧下腹部突发隐痛或剧烈刺痛,持续加重,可伴肛门坠胀感(因腹腔内血液刺激腹膜)。

2. 腹腔内出血症状

◦ 少量出血:仅轻微腹痛,无全身症状。

◦ 大量出血:面色苍白、头晕、乏力、心悸,甚至休克(血压下降、脉搏细速)。

3. 其他

◦ 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,阴道少量出血(非月经,因黄体功能短暂受损)。

四、诊断与鉴别

1. 就医检查

◦ 妇科超声:显示盆腔积液、附件区混合性包块(黄体囊肿)。

◦ 血HCG检测:排除宫外孕(因宫外孕破裂症状相似,需紧急鉴别)。

◦ 腹腔穿刺:抽出不凝血,提示腹腔内出血(仅在紧急情况使用)。

2. 鉴别疾病

◦ 宫外孕(最需警惕)、卵巢囊肿蒂扭转、急性盆腔炎、急性阑尾炎等。

五、治疗方式(根据出血量和病情决定)

1. 保守治疗(适用于轻症)

◦ 适用人群:腹痛轻、无活动性出血、生命体征平稳者。

◦ 措施:卧床休息,止血药物(如氨甲环酸),抗生素预防感染,密切监测血压、心率及超声积液变化。

2. 手术治疗(需紧急处理)

◦ 适用人群:大量出血、休克、疑似黄体破裂持续出血者。

◦ 术式:腹腔镜微创手术(首选,创伤小)或开腹手术,清除积血,电凝或缝合止血,保留正常卵巢组织。

六、注意事项与预防

1. 及时就医

◦ 突发剧烈腹痛(尤其在黄体期),或伴随头晕、乏力,立即就诊,避免延误治疗(大量出血可能危及生命)。

2. 黄体期防护

◦ 避免剧烈运动、腹部撞击,性生活时动作轻柔。

◦ 有反复黄体囊肿者,定期妇科超声检查(月经干净后3-7天)。

3. 预后

◦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恢复良好,单侧黄体破裂一般不影响卵巢功能和生育。

◦ 少数可能因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通畅,需后续随访。

总结

黄体破裂是黄体期的急症,症状与宫外孕相似,需及时排查。育龄女性若在月经周期后半段出现突发腹痛,尤其是同房后或剧烈运动后,应高度警惕,尽快就医明确诊断,避免因出血过多导致严重后果。